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央视《朝闻天下》连发五条聚焦德州!因为这件事→ 世界今头条

发布时间:2023-04-17 19:07:36 来源:中国山东网

眼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那么什么是吨粮田?吨粮田里生长的小麦和普通农田里的又有什么区别呢?一起去看看。↓↓↓


(资料图)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吨粮田”如何建?

“吨粮田”促单产 夯实丰产基础

在山东德州义渡口镇高标准农田片区,技术专家正在为麦田进行统一病虫害防治。记者了解到,和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吨粮田”不同的是,这片高标准农田里包含了1.5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平均亩产1576.3公斤,达到吨半粮的产能。在吨半粮田里,我们看到小麦的颜色深绿、茎秆粗壮。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书友介绍:“苗齐苗全苗壮,没有稀稀拉拉缺苗断垄的现象。现在我手里两株麦苗,一个是普通麦田的小麦,一个是我们核心示范区的麦苗,从长势来看,我们(吨半粮)核心示范区的麦苗分蘖均匀(适中),苗比较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后期成穗率高。

专家告诉我们,到了穗期,分化会更加明显,吨半粮的小麦抽穗更加整齐,小麦根系发达,穗大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灌浆期时绿叶功能好,抗早衰的同时延长灌浆时间,小麦亩穗粒多千粒重高,为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表示:“我们要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提高我们粮食产能靠什么?主要就是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单产,所以它(吨粮田)的意义是在于夯实根基,将会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我国粮食高产区亩产超“吨半”

什么是吨粮田呢?顾名思义,“吨粮田”,就是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吨的农田,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淮海以同一块地小麦亩产400公斤,玉米亩产600公斤的策略,实现了一亩地全年产粮食一吨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粮食高产地区,已经出现了“吨半粮田”,“吨半粮”的概念在2021年,由山东德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去年,德州超过50%的“吨半粮”核心区平均亩产1576.3公斤,达到吨半粮产能,最高亩产达1870.4公斤,刷新当地粮食单产纪录。

如何筑牢吨粮田“耕”基?

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全域创建“吨半粮”的城市,山东德州有965万亩耕地,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亿斤以上,用占全国0.9%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3%的小麦、1.4%的玉米,如何在吨粮之上再促进单产提升?当地破解了哪些难题?来看记者在山东德州的调研。

据总台央视记者陈烨炜了解,在山东德州尚塘镇的吨半粮核心创建区,这里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这里的引水渠已经完成了清淤,正在进行护坡衬砌,两条生产道路也正在加快建设。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局长孙丰勇表示:“德州市的当地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71.4%,近30%的耕地面积受到水源的限制。 ”

为了解决水源的问题,德州市在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的同时,大力建设喷灌、管灌设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种粮大户尹殿东在德州市庆云县承包了2100多亩农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他家土地不再是“碎片化”,农田灌溉及耕作条件明显改善。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种粮大户尹殿东:“现在引水渠修好后,片片相连、块块相通,距离较远的田块也不缺水了,旱能浇涝能排。”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农技人员李军凯:“同时对道路、桥梁进行了修缮提升,方便了大型机械进场作业。”

截至目前,德州市的高标准农田达到772.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

如何培育本土化的“良种”?

除了农田必须是高标准农田之外,本土化的“良种”也是吨粮田必不可少的一环。

张文国是德州一家种子企业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地里查看新育种小麦的各项性状。

德州德农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国:“在我们鲁西北,今年极端的气候,抗冻性最起码很好,再一个现在看来分蘖,另外,我们病菌基本没有,健壮、没有根腐和茎腐。”

去年,张文国公司选育的德麦008,小麦平均亩产高达839.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他们在德麦008的基础上又共选育了几十个品种进行试验。

德州德农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国:“一个是优质的,一个是抗病的,再一个抗倒的,我们给杂交了以后,又搞了一个抗热风的,要经过6年的话才能看到小麦的性状,再经过6年选育,审定才能拿出来当品种推广。 ”

种子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才能呈现最好的长势,这也要求种子必须本土化。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丰勇:“本地研发的品种适应性强,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从源头上保证了“吨半粮”创建和粮食生产用种需求。”

去年,德州的1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山东省审定,审定品种总数达160余个。

目前,德州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种子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如何实现从“单技应用”到“多技集成”?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吨粮田的建设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应用很难提升粮食产量,必须实施多项增产技术,而德州在推广集成增产技术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在德州乐陵南夏村,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科技小院”。这里聚集了多家国内农业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眼下正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青岛农业大学驻乐陵科技小院研究生周培福:“那像我手里这种,有四个分蘖,五个分蘖的这种,就是咱们的一类苗儿,一类苗儿麦田咱们的追肥浇水可以,可以适当晚两天。”

为了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德州还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组建“吨半粮”创建专家顾问团队,集成推广小麦旋松耕层优化技术、秸秆还田、应用配方精准施肥等8项农业主推技术,强化增产技术支撑。

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德州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让技术真正落到万亩田间。

种粮大户张丙学在临邑县合务镇承包了450亩地种玉米和小麦,他通过半托管的方式,把自家土地交给当地合作社进行管理。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理合务镇的种粮大户张丙学:“今年从开始小麦管理施肥到浇水,包括用药一直都是跟他公司合作。”

张丙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合作社托管的种植成本每亩1100元,自管大概1200-1250元,每亩可节省150元左右。

目前,德州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769万亩,通过经验累积,当地还创建了以机械化生产、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德州经验”。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局长孙丰勇:“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聘用新型经营主体担任科技带头人,全面推进“吨半粮”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建设,2023年,力争核心区“吨半粮”达标率达到70%,面积80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总产稳中有增。”

(德州市广播电视台奏嘛新闻出品)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